俗话说 治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但,胃病真的只靠“养”就可以了吗?


0
SHARES

胃病,是许多与胃相关疾病的统称。一般是指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好发于40~50岁男性。近年来,胃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女性病患亦日益增多。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工作忙碌不按时吃饭,常常饥一顿饱一顿,无辣不欢,无冰不爱等等的不良饮食生活作息,小心胃病已经悄悄找上门!

         很多人对胃病的初期症状了解不多,导致不能及时治疗和调理,有部分人认为胃病就是胃痛,胃不痛就是没胃病;有些则会觉得胃痛忍忍就过去了;有的会自行服药,暂时地缓解症状,殊不知这是在掩盖病情,若不及时做检查和治疗,只会让疾病日趋严重。其实除了上腹部疼痛,胃病的症状还可见饱胀不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口有异味,自觉消化不良、没胃口、常因冷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中医理论里“脾藏意、主思”,就是指劳神和思虑过度可以伤及脾胃,导致胃病的发作;中医亦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长期被胃病困扰,情绪和睡眠都会大大受影响。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指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位居中焦,五行属土,脾为湿土,胃为燥土;脾主运化,胃主纳谷;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简单来说,胃好比一个仓库,负责受纳食物,对食物做初步的消化,研磨使食物变成食糜,进入小肠再消化吸收。而脾则好比一个搬运工人,负责运化水谷精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脏腑。若胃的消化功能出现障碍,食物消化不了,搬运工人也无法正常工作;反之, 若脾气虚了(脾的功能弱了),那胃的消化功能再好,食物中的精华和营养,人体也没办法正常吸收。

        根据中医理论,胃病可分很多证型,最常见的如下,如果常觉得上腹部隐痛不适,一吃到生冷刺激的东西就拉肚子,平常怕冷,食欲欠佳的话,就属于脾胃虚寒型;或者向来情绪波动较大,爱叹气,上腹部不适,嗳气吐酸等症状,可归为肝胃不和型;爱吃辛辣油腻食物,易疲乏,大便粘滞不爽,尿黄短少等,就是湿热蕴脾型;如果见腹部不适,口中粘腻感,肢体困重,大便稀溏等,属于寒湿困脾型。

        中医治疗胃病,具有治疗和调理双层作用,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论治,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以便能有效的根除疾病及改善身体状况。除了服用中药,其他治疗方式如针刺、推拿、艾灸等,都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以下几个穴位,可自行在家为自己进行简单的推拿按摩:

 

  • 足三里穴: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操作】拇指先后或同时按揉两侧足三里穴各3分

 

  • 内关穴 :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
    【操作】拇指先后按揉两侧内关穴各3分钟

 

  • 中脘穴: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
    【操作】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揉3分钟

胃病之所以反反复复的发作,迁延难愈,和日常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每天的饮食,都需要适量地摄入蔬菜、蛋奶、水果、坚果、瘦肉、淀粉等,每种营养都得平均摄取,确保均衡饮食;吃饭时勿高谈阔论,应专心细嚼慢咽;忌食过咸、辛辣、坚硬、刺激、油腻的食物(尤其需要忌食腌制、烧烤食品),也尽量不吃生食和冷饮。此外,三餐需定时定量,不要让胃时常处于过饥或过饱的状态。适时运动不但可以减压,而且也是其中一种补脾肾阳气的方式。总而言之,合理饮食,再搭配运动、规律作息,情志适度,自然健脾又和胃。

         治疗胃病,单靠西医和中医都不行,俗话说的 “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要注意的是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先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治疗,再配合精神、生活、饮食方面进行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煜琳 中医师

周煜琳医师是中医生活型态疾病管理和中风治疗的专家。她毕业于拉曼大学,并获得中医药荣誉学士学位。

周医师在中国扬州中医院完成了一年的临床培训。培训期间,她曾在不同部门工作,如内科、妇产科、肠胃科、针灸和推拿。在任教授(扬州著名肠胃科专家)的指导下,周医师也接受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的良好培训。

 

想了解更多中医咨询,请浏览杏林中医中心兆喜中医妇科中心的面子书。


Tags


Joanne Lee

by Joanne Lee

Multipotentialite. Loves creating and seeing ideas come alive. View all articles by Joanne Lee.




JOIN OUR COMMUNITY

Don't miss out on latest medical tips and information!

Join us for FREE now to enjoy special health screening offers!

**Offers are limited to 200 subscribers only**

100% Privacy. We don't spam.

Latest Articles

  • Eat fish to keep dry eyes at bay

    June 22, 2023 1714

  • 15 tips to prevent falls in older adults | Expert Says

    December 16, 2022 2461

  • 6 surprising ways to relieve lower back pain | Expert Says

    November 25, 2022 2146

  • Living With Hepatitis B – Fight It On All Fronts | GetDocSays

    July 08, 2022 2263

  • Lifestyle tips on managing myopia | Expert Says

    July 07, 2022 1811